Kombu里面使用Transport类来表示一个具体的消息代理(Broker),目前包含Redis、MongoDB、Zookeeper、Django、SQLAlchemy等类型。这种对不同类型实现相同接口的需求要求我们要设计成可扩展的方式。
我之前写代码,习惯这么设计:
- 写一个基类Transport,定义还未实现的那些接口。
- 继承这个基类,实现对应的接口。
- 调用的时候通过一个带有别名和对应类的字典找到这个类。
如果新加一种类型,就是实现这个类型的Transport,然后在对应关系的映射里面加在它。
Kombu实现的更深入一些。今天我们分析下它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Kombu也有一个基类Transport:
1 |
|
这个base.Transport相当于预先定义了一些接口,相当于更加「基类」,这就不看了,权当这个Transport是各种消息代理的基类吧。
我们看一下MongoDB类型的实现:
1 |
|
套路来了:每种Transport使用了完全不同的Channel,其他需要不一样处理的地方也会被覆写。
看起来和我上面说的方式也没什么不同嘛?重点来了,看它怎么用的,首先我们先了解2个函数:
- symbol_by_name函数可以通过字符串转化成对应的类对象:
1 | >>> symbol_by_name('celery.concurrency.processes.TaskPool') |
它和werkzeug.utils.import_string的作用差不多,但是更符合业务需要。
2. fmatch_best函数是用来模糊匹配的,如果你不小心输错了他可以基于现有资源告诉你最符合的那个:
1 |
|
有兴趣的可以研究kombu的实现。 `
回答正题看看它怎么实现的:
1 |
|
使用一下:
1 |
|
它比较好的设计有2个:
- 使用了缓存。Kombu把获取的对应关系存在了_transport_cache,但是你不去获取它什么都不会做。
- 竟然比较好的支持了模糊匹配!!ↁ_ↁ
- 通过字符串获得对应的类对象的实现非常智能,不用在init里面把所有类型import进来在alias一下,否则就要这样了:
1 |
|
唯一我觉得可以简化的地方是TRANSPORT_ALIASES中的对应关系,因为大部分情况下,键的名字和类型文件的名字是对应的,比如「’redis’:
‘kombu.transport.redis:Transport’」中的redis其实就一种命令规则,除了一些amqp类型的对应关系外,我们显然可以通过XX直接尝试去获取kombu.transport.XX:Transport
类。但是kombu为啥没有省着差不多10行的代码呢?
这涉及到了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的问题,没有必要为了极简的代码量增加复杂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 董伟明 原创,未经作者授权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和向掘金(juejin.im)转载,技术博客转载采用 保留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国际许可协议
python